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行业研究

田国立:打好“组合拳”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来源:新华网 责编:xydbxh 时间:2018-12-07 10:42:23 浏览次数:

支持民营企业在行动系列访谈

田国立打好“组合拳”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来源:新华网

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指明了方向。就如何落实相关政策,新华社、新华网和其他中央媒体记者联合采访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

田国立.jpg

新华网: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在哪里?如何看待和应对当下部分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的问题? 

田国立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多集中在小微企业,主要症结在于银行信贷准入标准高、增信难度大、申贷流程长、期限不匹配等。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抵押登记效率低,导致信贷调查、审批到发放的流程耗时拉长,企业“等米下锅”现象普遍。与此同时,很多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需要承担担保和评估等第三方服务费用,这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部分民营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管理欠规范、跨行业过度扩张等问题,信用风险相对较高,金融机构出于考核、追责等方面压力对其放贷较为谨慎。特别是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由于银行金融机构自身风控能力的局限性,也就不敢放贷。
   从效益上讲,一线员工做小微企业客户肯定不如做大企业客户,这就要求银行从内部考核机制进行调整,正向激发客户经理和基层机构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从问责上看,小微企业相对大企业风险较高,不少员工在追责上有所担心,这需要银行机构落实好银保监会尽职免责政策,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打消一线员工的顾虑,真正实现敢贷愿贷。

新华网:大型商业银行能否做好小微金融?近期建行出台了哪些措施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田国立引导资金流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是国有大行的责任所在,但服务小微企业不光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能力。没有大数据应用,没有互联网支撑,大型商业银行做小微金融确实有困难。但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建行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科技手段整合数字资源,创新推出“小微快贷”“云税贷”“抵押快贷”“平台快贷”等一系列大数据金融产品,发布“惠懂你”App、普惠金融蓝皮书和普惠小微指数等,在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痛点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建行服务的对公信贷客户中,民营企业占比九成,融资余额占比近30%。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速10.34%,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速。建行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9万亿元,贷款客户87.4万户,较年初新增26.9万户,增长44.39%。
    服务小微企业需要金融行业共同努力,因此建行也将自身积累的业务、技术经验和成果输出给中小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建行同业合作平台框架协议客户数达1583家,已与8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明确零售智能风控产品合作意向。
    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建行连续下发3个文件,在强化信贷政策支持、增加资源配置,优化绩效考核、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服务新模式、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能力,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可获性等方面,提出26条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建行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坚持优先服务优质民营企业、优先支持重点行业、优先支持民营经济活跃区域、优先支持供应链条企业、优先帮扶临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五个优先”,配套强化授信研究、强化产品创新、强化服务效率、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四个强化”,建立保障资金来源、保障资源配置、保障尽职免责、保障策略帮扶“四个保障”,给民营企业“输血”,以实际行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在加大信贷投入的同时,建行还将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建行打算在深圳投资100亿元建立科技产业园,投贷联动帮助一批有技术前景的企业“孵化”成长。同时,建行已募集约300亿元种子基金,力图撬动3000亿元的资金规模以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

新华网:如何确保银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在发力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同时如何防范风险?

田国立痛点对商业银行来说其实就是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解决痛点的能力,解决好了就能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对大客户的服务,银行之间竞争白热化。与之相比,服务草根客群、长尾客户对银行来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有机会都不会拒绝,更何况金融科技给了银行一个“西瓜和芝麻一起捡”的机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在是“得小微者得天下”,关键是在考验哪家机构风险控制能力更强、定价模型成熟度更高。对建行来说,普惠金融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关乎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
   对此,建行提出了普惠金融三年发展规划:未来三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1万亿元,客户新增力争突破200万户,贷款不良率力争控制在3%以内。

既然有了长远规划,就不可能是热闹一阵的事情,而是肯定要持续干下去,把水直接浇到根上,精准滴灌到最底层、最急需金融服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在有序积极支持民企融资的同时,也应加强风险防范,避免授信的集中过度。对此,监管部门有着明确的要求,各家商业银行也会依据自身风险偏好考量企业。
   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考量风险、不计成本,不仅会影响金融资源有效配置,还可能产生套利空间,影响企业家专注主业的决心。因此,在纾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同时,要防止部分民企过度融资后,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进行盲目多元化发展,导致企业经营不善。银行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还款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依据市场化原则独立自主做出判断。


上一篇:钟山:让民营企业有更大发展空间 下一篇:谷澍:在“专”上下功夫 从长远化解融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