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行业研究

浅谈工程保函审核中对企业因素的评估

来源:首创担保公司 庞蕾 责编:崔富强 时间:2019-04-22 10:22:34 浏览次数:

浅谈工程保函审核中对企业因素的评估

 

首创担保公司风险管理部 庞蕾

 

工程保函,起源于美国,近十年在我国迅速发展,全面推广逐渐替代现金保证金制度,成为我国建设领域重要的工程保证手段。我司工程保证担保(即工程保函)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业务量急速攀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判断单个项目的优劣及风险,笔者认为对企业(即被保证人、申请人)的评估是核心要素之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获胜,关键在于企业的信誉和实力。企业的信誉,主要反映在其具有何种或多种工程资质证书、等级的高低、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或完成的施工产值、以往的工程业绩及获奖情况等,以上可以从公开市场平台或行政主管部门查询,体现企业规模大小、综合施工能力强弱、工程优良情况等硬件条件。

但是企业的实力和运营的好坏不仅仅是这些表象所带来的感官印象,软实力的高低更为重要,例如企业管理的体系建设、管理模式及细节、办公系统信息化管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因素。

在评审过程中经常需要去企业或其管理机构本部考察,可以近距离观察其办公场所的大小、是否为常驻办公区、核实是否为自有物业,验证其经济实力高低;观察相应的管理部门工作情况,观察企业规章制度及用印制度的完善度,判断其是否有高效的管理体系;询问财务管理及纳税情况,核实《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的主要数据的真实性,推断其经营成果是否合理;是否运行办公系统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是申报特级资质企业的标准配置;了解企业对单项工程的自营管理或合作管理的制度或办法,判断其管理是否到位,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

另一方面,访谈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可针对性选择公司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常务副总经理、财务主管、经营预算人员等,交流以下内容:企业发展历程及规划;以往的工程经历及项目管理模式;企业资质情况及人员构成; 企业贷款、涉诉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

同时对工程项目也要实地考察,通过观察、访谈、收集资料等途径,核实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

   (一)观察

1、观察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判断有顺利施工的可能。

2、观察并记录项目地的进出口:大门外公示牌(建筑工地“五牌一图”)、出入口人员管理情况等,是企业对外形象及管理的真实反映。 

3、观察施工现场,包括现场办公区的设置、管理人员到岗率高低、工地现场场容场貌(含各类加工场地、库房)是否整齐有序等等,可以如实反馈项目进展正常、企业管理有序,可以按期履约的证明。

(二)访谈

访谈人员包括项目经理、经营副经理或商务经理、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是否符合进度计划、工程款计量支付情况、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从工作人员的途径深入了解项目进展程度及相关情况,有助于判断企业履约的难度与意愿。

   (三)收集资料

记录、收集资料,包括拍摄施工现场形象部位,查看《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的原件、工程形象进度及计量支付报告原件、《监理会议纪要》等,以上应复印盖企业公章留存一份。

对企业考察的另一重点是其经营管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好坏企业的实力,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组成企业的每个项目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因此,提高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保证项目管理成功势在必行,可通过预判、选择、实现利益增长点这一方式获得较好的项目及企业经济利益,结合在施工企业工作的经验,认为利益增长点的预测、选择、实施可简要归纳为八个字:开源节流,外力监控。

第一,开源即增收,主要从五方面着手: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办理设计变更、工程变更,增加合理收入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充分利用合同条件为我所用树立工程索赔意识,针对索赔事项搜集证据,力争索赔成功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充分利用政策因素,适时增加可能收入;重视竣工结算工作,提前编制结算方案,预控到位,可有效增加工程收入

二,节流即减支,主要从二方面控制:统一成本核算,收支测算对比,合理控制工程本减少非生产性开支。

第三,外力监控即进行企业内部阶段性经营盘点核实,随时监控项目实施过程的收支变化,判断其盈亏状态。

企业的每个项目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实现项目的利益增长,高效的项目管理是保障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以此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通过对项目管理的考察,能够深入企业基层,了解到企业基层单位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对企业全面评估。

最后通过建立后评价体系对已经在本公司做过工程保函的企业建立履约情况考核录入系统台账滚动管理有助于对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可跟踪性

综上所述,全面、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评估其履约的能力与意愿,判断其申请的合法性、可靠性,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我司担保所承担的风险。以上观点如有偏差,请指正。

上一篇:探索多边合作 搭建“担团担保”体系 创新业务模式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下一篇:创新监管方式 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