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信用动态

7月北京信用大事一览(2023年7月)

来源: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 责编:崔富强 时间:2023-08-08 18:09:55 浏览次数:

20237月份,北京社会信用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

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进行了梳理和盘点。

 

✈导读

➤密云区:司法局推进律师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北京:给劳动领域失信行为念念“紧箍咒”

➤东城区:守护汛期饮水安全,构建诚信供水单位

➤东城区: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企业信用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培训

➤门头沟区:召开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

➤北京:A级信用粮食企业可享多项鼓励政策

➤通州区:综合信用指数 排名全市第二 副中心信用环境创历史最佳成绩

➤丰台区:召开2023年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

➤北京:以信用承诺实践创新护航首都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

 

密云区:司法局推进律师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密云区信用体系建设,密云区司法局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律师行业信用监管工作,进一步发挥信用工作在创新监管机制方面的作用,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密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近日,密云区司法局为提高诚信执业意识,召开了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专题工作培训。将诚信教育纳入法律师行业教育培训必修课程,实行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诚信教育与警示教育、廉政教育与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律师行业的诚信执业意识。并组织律师对警示教育案例进行专题学习,对法律师行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原因进行深刻剖析,警示行业依法执业,树立法律服务队伍依法执业、诚信执业的良好行风,完善律师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下一步,密云区司法局将继续完善律师行业诚信保障制度。坚持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律师行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律师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来源:密云区人民政府)

北京:给劳动领域失信行为念念“紧箍咒”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发布《劳动争议审判与诚信建设白皮书(2018—2022年)》,对近五年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系统梳理。据介绍,五年来,该院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不诚信行为达515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均存在不诚信行为,阻碍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危害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

落好户籍就走人、涂改诊断证明“泡病假”、学历造假蒙骗入职……这是个别劳动者的失信行为;篡改员工入职时间、签合同第二天就“开人”、说好的竞业限制补偿金拒不支付……这是部分用人单位的失信行为。在劳动领域,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失信行为目的都是减轻或规避己方责任。这些失信行为扰乱了劳动管理秩序,侵犯了对方合法权益,造成诉讼资源或劳动仲裁资源的浪费。

有些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之所以背离诚信,罔顾事实,甚至发起恶意诉讼,主要是因为失信的成本太低,即便失信者在诉讼或劳动仲裁程序中露了馅,也不会额外承担什么责任。而一旦失信者投机成功,在某一环节的失信行为未被识破,就可能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在这样的诱惑面前,有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便产生了侥幸心理,失去了对诚信底线的敬畏。

针对在劳动领域处置、仲裁、诉讼过程中确认属实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失信行为,除了让失信者承担基于事实的劳动合同责任或法律责任,还应将失信者记入征信系统,根据情节启动对失信者的惩戒机制。比如,如果用人单位有失信行为,则在参加招聘、项目招投标或融资贷款等活动时应该受到限制;如果劳动者有失信行为,则在一段时间内参加求职等活动时应该受限,或对其打上失信标记等。

用好失信惩戒机制,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失信行为念念“紧箍咒”,对促进劳动诚信、用工诚信、营造和谐健康的劳动关系乃至建设诚信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来源:华声在线)

东城区:守护汛期饮水安全,构建诚信供水单位

6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上汛,为确保汛期饮用水卫生安全,近期,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机构对辖区内的二次供水单位开展系列监督和宣传工作,聚焦汛期饮水管理,构建诚信供水单位。

现场监督检查中卫生监督员通过发放宣传折页的形式向管理相对人面对面进行诚信及法治宣传,告知供水单位应尽的法律义务及因违法行为导致失信的危害后果,促使其提升信用意识,自觉遵法守法。此外,针对专项监督中受到行政处罚的供水单位,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将行政处罚公示期限、信用修复渠道流程、信用修复所需材料等内容向其告知,引导管理相对人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及时修复不良信用信息。

下一步,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持续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为落脚点,加大辖区内对二次供水单位信用宣传教育力度,推动“信用+综合监管”深度融合,确保群众饮水卫生安全。(来源:北京东城区人民政府)

东城区: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企业信用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企业信用服务水平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能力,防范信用风险,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企业信用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相关培训。

本次培训主要讲解了企业信用的概念、信用信息的公示、失信行为的影响和信用修复、知识产权种类及监管分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商标及专利基础知识、企业注册登记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并附之以相关案例,教育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护知识产权,失信后应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培训会后,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参训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还将根据辖区企业在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企业重组、发行基金、申请支付业务、招标、投标、评奖评优、资质申请、办证、资质审核、成立党组织、考察评价、政策兑现、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不同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座谈、交流和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能力,引导企业和个人以诚信立身兴业,用信用创造价值,助力我区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东城区市场监管局)

门头沟区:召开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

7月7日下午,门头沟区召开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阎丽春主持,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区长颉换成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邹莉就我区2022年社会信用体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对门头沟区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阎丽春阎丽春就2022年我区在北京市区域信用环境状况监测的评分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就2023年综合考评指标中信用体系建设指标考评细则进行讲解。区市场监管局、区人保局、大峪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则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信用分级分类、政务诚信建设等方面作交流发言。

副区长颉换成就我区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要强化组织,提高认识。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深刻把握新形势下信用建设重要意义,将信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筑牢根基,重点突破。保质保量的做好数据归集,为各项信用工作夯实基础,要将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贯穿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推动新阶段下信用建设再上台阶,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信用的获得感;三是要以评促建,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和本单位工作职责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创新探索,营造诚信氛围,充分利用信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力保障信用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最后,副区长颉换成强调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信心决心,要进一步增强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紧紧围绕营造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持续纵深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信用门头沟”品牌影响力。(来源:门头沟区科信局)

北京:A级信用粮食企业可享多项鼓励政策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粮食企业的有效监管尤为重要。为规范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北京市近日出台《北京市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本细则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粮食(含大豆、油料、食用植物油)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粮食购销等经营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企业。

由粮食和储备部门主导,根据粮食企业信用信息科学研判企业信用状况,并依法依规开展分级分类监管。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行政处罚、奖励信息,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信用信息。

《细则》明确,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以及信用评价等工作通过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开展,企业可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及时更新维护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在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需要公示企业注册登记或者备案及企业相关人员等基本信息;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信息;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奖励信息;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依法可公开的信用信息。其中,企业注册登记或者备案及企业相关人员等基本信息进行永久公示。企业基本信用信息变更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在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进行更新维护。

《细则》强调,粮食企业信用评价是指粮食和储备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粮食企业信用信息,按照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采取规范的程序、方法对粮食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确定其信用等级的活动。评价周期为一年,评价等级分为A、B、C三级,信用等级为A级的企业,在粮食流通领域财政性资金和项目申报、粮食流通领域评优评先以及政策性粮食收储、成品粮应急保供定点时,被列为优先选择对象。信用等级为C级的企业,会依法限制享受粮食流通领域相关扶持政策。(来源:中宏网)

通州区:综合信用指数 排名全市第二 副中心信用环境创历史最佳成绩

区域信用环境状况监测是地区营商环境的晴雨表与试金石,信用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日前从区经信局获悉,刚刚下发的北京市区域信用环境状况监测月报显示,通州区综合排名全市第二名,在36个单项指标中,信用创新实践、“信易贷”融资服务情况等28项指标均名列全市第一,取得了历史最佳成绩。

根据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的信用信息监测,通州区综合信用指数为75.49,在全市16个区中排名第2位。其中,履约践诺情况信息占比得到满分,信用应用情况较好,近12个月新增严重失信名单主体数量占比低于平均水平,近12个月退出严重失信名单主体数量占比高于平均水平,未发生失信事件等。

据了解,区经信局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坚持项目化管理,精细化推进,紧盯制约副中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短板弱项,攻坚克难过关夺隘,将每一项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与此同时,经信部门还坚持大调研并问计于全区55个成员单位,集思广益以解决问题。

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该局将在“信易贷”“信用+医疗”“信易批”等惠民便企专项行动中下功夫,让全社会得到讲信用带来的真金白银的实惠。同时,在通州区与北三县信用一体化建设中持续发力,构建协同发展示范行业,争创全国诚信示范区,助力副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丰台区:召开2023年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

为深入贯彻《2023年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等文件要求,切实落实《2023年丰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丰台区于6月28日下午召开了2023年丰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31家成员单位,共计39人参加会议。

会上,区科信局局长赵春丽同志总结了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信用工作,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市经信局副处长张铭同志传达了北京市信用建设工作安排;区卫健委汇报了“信用医疗”工作情况;区法院汇报了失信被执行人退出情况;区金融办、区市场监管局汇报了“信易贷”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最后,区委常委、副区长崔旭龙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丰台区信用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立足新起点,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形势。充分认识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信用各项工作抓紧抓好。二是落实新指标,提升我区信用状况监测成绩。加快推进区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强严重失信名单主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授权数量,提升指标排名。三是开拓新局面,探索我区特色信用应用。加快推进“信用+医疗”应用,探索水、电、燃气“使用实名制”和“信用楼宇”建设,以诚信扮靓城市,让信用落地生根。

下一步,我区将根据北京市统一要求,结合丰台实际,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将信用工作作为我区一项打基础、谋全局、管长远的重要工作。加紧落实各项任务,倒排工期,查漏补缺,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加快推动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信用力量”!(来源:丰台区人民政府)

北京:以信用承诺实践创新护航首都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总队”)积极探索信用承诺在执法监管领域创新应用,有效助力首都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机制保障

总队紧紧围绕“信用承诺提升监管效能”这一主题,明确提出“坚持政治思维与法治思维相统一、依法行政与包容审慎相统一、企业有感与风险可控相统一”的工作原则,着力强化信用承诺制度机制保障。先后组织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知名学者专家论证会、中央和市属有关部门研讨会、市区两级执法骨干交流会20余场,采集意见建议4类100余条。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分级分类监管管理办法》《北京市文化市场初次违法后果轻微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有效保证了信用承诺创新应用政策依据充足、法理支持充分、条目内容充实、实践操作可行、社会广泛认同。

二、突出闭环管理,健全承诺践诺体系

依托《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分级分类监管管理办法》,总队对文化市场主体建立完善“风险+信用”评分体系,根据评分情况将全市3万余家文化市场主体区分为红、黄、蓝、绿四色等级。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行“电子函询+自我声明”检查模式,着力健全“两个闭环”。

一是强化责任闭环。对于绿色市场经营主体,适用“自我声明”监管模式,建立合法经营承诺机制,除专项执法任务、接办投诉举报等情况外,原则上不再实施现场主动执法检查。对于蓝色市场经营主体,适用“电子函询”检查模式,企业根据“电子函询”清单开展自查并通过线上反馈。以绿色、蓝色市场主体为承诺主体,分别建立“电子函询”“自我声明”履责树状图。对于按照要求提供合法经营声明材料的,则进入“双随机”抽查环节,按照最低比例进行抽查,如果抽查结果存在不实承诺行为,则进行降级处理。对于未按照要求提供合法经营声明材料的,直接进行降级处理。以蓝色市场主体为例,如因未履责降为黄色市场主体,“双随机”检查比例将从10%提升为40%,并在网上进行公示,进一步打牢承诺践诺责任闭环。

二是完善流程闭环。建立事前指导预警、事中清单管理、事后问题纠错承诺体系。其中,指导预警承诺制,主要结合总队出台的《关于重大时间节点文化市场意识形态安全管控工作方案》等文件,围绕文化市场4类13项风险点开展分析研判、隐患排查、承诺声明;清单管理承诺制,重点指导市场主体对照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视、网络、版权、旅游、文物等执法领域71项检查单内容,开展自查并承诺声明;问题纠错承诺制,承诺主体为触发《北京市文化市场初次违法后果轻微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的市场主体,对未来杜绝该类违法事项进行承诺声明。

三、突出配套完善,狠抓政策落地见效

一是加强信息化支撑。健全完善以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规范监管、协同监管四大模块为基础,以文化经营主体台账数据库为支撑,以远程指挥系统、移动执法终端为辅助的文化市场信息化监管平台,高效实现执法功能汇聚整合,非现场执法检查量同比提升27.76%,主动检查发现问题率提升3.2倍。充分利用首都之窗、“京通”等现有企业法人办事平台,实现“行政处罚记录查询”“依申请缩短公示期”网上“一站式”办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深化数据共享,实现“风险+信用”评级接入“信用中国”“北京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信息网”等平台。着力打造北京市文化执法信息化工作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分级分类监管功能升级项目,目前已完成竣工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二是加强专业化培训。将信用承诺制纳入市区两级执法队伍“普训+专训+特训”培训计划。利用法制日、法制周学习,开展“电子函询+自我声明”、“红黄蓝绿”四色分级分类监管、初次违法后果轻微不予处罚专题交流会,深化执法人员对于信用承诺创新应用的理解把握,增强政策执行落地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三是加强精准化宣传。《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分级分类监管管理办法》《北京市文化市场初次违法后果轻微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文件出台后,总队第一时间召开新闻通气会向社会公开发布。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日报、千龙网、新京报等媒体刊发相关报道80余篇,引发文化市场高度关注。我们制作发布了专题普法动漫《这些行为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在首都之窗网站与多家新媒体平台展示,总点击量突破120万次。依托市场调研、执法检查、普法宣传等契机,组织执法骨干现场宣讲、答疑解惑。围绕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承诺应用等问题,召开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征求意见座谈会3场,组织“点单式”培训20余场,有效回应关切、凝聚共识,赢得社会广泛好评。(来源: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


上一篇:北京市三区入围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