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协会资料

协会四届四次会员大会暨2023年理事会年会工作报告

来源: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责编:崔富强 时间:2024-03-25 10:57:03 浏览次数:

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四届四次会员大会

2023年理事会年会工作报告

 

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 秦恺

 

各位代表:

2022年,我市担保行业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造成的不利影响科学统筹疫情防控与业务工作,知难而进,积极履行助企纾困的社会职责,在应对不确性风险挑战中,实现了行业总体平稳运行。下面,我代表理事会报告2022-2023年协会工作,提请大会审议。报告分四个部分:一是回顾2022年全市担保行业运行情况;二是总结协会2022年工作;三是当前形势与任务;四是协会2023年工作重点。

 

 

第一部分:2022年全市担保行业总体运行概况

 

按协会统计口径,2022年全市正常开展经营活动41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468亿元(户均11.41亿元),较上年增加2亿元;净资产总额558亿元,较上年增加79亿元;从业人员数量2364 人(户均57人),较上年增加145人。

上年度一样,考虑到中国投融资担保公司与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属于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担保机构、北京中融信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特殊性以及北京再担保公司主业为再担保,以下行业统计数据和总体运营情况不包括这4家公司,其2022年经营情况单独列示。

一、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2022年,37家担保机构新增担保总额1407亿元,比上年增加83亿元,增长6.3%,业务总体小幅回升。融资担保与非融资担保业务延续了上年一升一降趋势,其中融资担保业务新增1061亿元,同比增加124亿元,增长13%,新增户数134572户,同比减少42.8%;非融资担保业务新增346亿元,同比减少41亿元,下降10.6%,新增笔数共计8218笔,同比减少33%。融资担保平均综合担保费率1.39%,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非融资担保平均综合担保费率1.15%,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行业平均担保放大倍数为3.32倍,同比减少22%,其中融资担保平均放大倍数为3.26倍,同比增长17%。2022年末,行业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440亿元,同比减少6%,其中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085亿元、同比增长7.9%,在保户数141755户,同比减少8.8%;非融资担保在保余额355亿元,同比减少33%,在保业务8404笔,同比减少15.6%。从去年我市担保行业整体业务运行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与个人经营性贷款担保业务增长显著,表明中小微企业经营性质的银行信贷担保依然行业重点业务

2022年,我市融资担保业务中,企业融资类担保业务新增总额885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贷款担保新增13372户、806亿元,与上年度相比分别增长了1.7%与8%;新增承兑汇票担保10.6亿元,同比减少20%;新增信用证担保5.1亿元,同比增长34%;新增债券发行担保5.9亿元,同比减少41%;新增其他类融资担保57.4亿元,同比增长75%。

去年新增个人融资类担保业务17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个人经营类、个体工商户、农户贷款分别新增128亿元、7.1亿元和34.6亿元,与上年度相比分别增长了36%、492%与97%;新增个人消费贷担保(含住房按揭贷担保6.3亿元,同比下降66%。在2022年新增个人融资担保业务中,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分别为581户、14267户,与上年度相比分别增长87%和4.4%;个人经营类和个人消费类户数分别为20119户与85993户,与上年度相比分别减少28%和55%。

去年总体融资担保业务性质看,以支持企业或个人经营性质的融资担保业务占比99.04%,表明我市担保资源主要集中在了企业或个人经营融资,其中银行贷款担保业务占比94%,显示银行担保贷款依然是企业或个人经营的融资主渠道,也是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业务的主要品种。

2、单户2000万元以下融资担保业务依然是行业的业务重点,在支持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产业上成效显著

从融资担保业务区间段来看,单户5000万元以上业务新增总额为193亿元、占比21.8%,同比增长11.5%,户数151户,同比减少24户,户均1.28亿元,较上年户均增加了0.29亿元,增长29%,集中度有所上升;单户2000-5000万元(含)业务新增161亿元、占比18.2%,同比减少10%、户数483户,同比减少69户,户均3333万元,较上年户均增加了90万元,上升2.8%;单户2000万元(含)以下业务新增531亿元、占比60%,同比减少6.7%,户数12972户、占比95%,同比增长5.3%,户均409万元,较上年户均减少了53万元,下降11%。总体看,行业2000万元(含)以下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占比达到60%,户数占比超过90%,担保额度区间分布相对较为合理。

从担保业务区间段的行业分布看,单户5000万元以上业务新增科技类82户、78.8亿元,文创类11户、11.4亿元,涉农类1户、0.8亿元,其他类57户、102亿元;单户2000-5000万元(含)业务新增科技类235户、77亿元,文创类32户、10.9亿元,涉农类10户、3.2亿元,其他类206户、69.7亿元;单户2000万元(含)以下业务新增科技类5509户、262亿元,文创类1278户、48亿元,涉农类新增14736户、52亿元,其他类18059户、306亿元。从单户2000万元(含)以下担保区间段的科技、文创、涉农类业务规模与覆盖户数看,高于其他类行业,规模户数占比均超过60%,说明单户2000万元以下科技、文创与三农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是行业服务的重点。

3、工程担保与诉保业务增长乏力,但其他类非融担保业务显著增长

2022年非融资担保业务中诉讼保全担保新增4.8亿元,较上年减少12亿元,下降71%,仅新增11笔业务,在2021年出现增长态势下不增反降,表明该项业务步入线上化后基础尚不牢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工程担保业务新增307.9亿元,同比减少12%,全年共承揽业务7557笔,同比减少1.8%,其中公司保函新增44.1亿元,同比下降32.7%;银行保函新增263.8亿元,同比下降7.4%,新开工项目减少、银行授信不足以及机构资质受限等因素致使该类业务有所回落。其他非融资类担保业务较上年增长了76%,共计33.3亿元。其他非融资担保业务主要涉及招投标担保、质量保证担保以及交易履约担保2022行业此类非融资担保业务实现的增长应该是一个,也是担保机构多年来不断努力探索实践产生的积极成果,再次证明非融资担保业务市场空间是广阔的。

4、在拓展“首贷户”上持续发力,业务户数继续增加

2022年,我市15家上年增加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依托北京市首贷服务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小微企业首贷担保业务,全年共为2462户小微企业、总计61.89亿元的首贷提供了担保支持,比上年增加了46户,分别占当年新增融资担保户数的18%、金额的7%。从各机构首贷担保业务情况来看,首创担保公司新增户数最多、达到1147户,首贷担保超过百户的机构还有:农业担保451户、国华担保156户、亦庄担保109户与海淀担保103户;首贷担保业务新增户数占比较高的三家机构分别为诚信佳担保29.3%、首创担保20.7%与兴展融担保20.2%;首贷担保业务新增金额超过5亿元的担保机构有首创担保22.7亿元、海淀担保6.2亿元与中技担保5.95亿元;首贷担保业务金额占比超过10%的担保机构分别为:诚信佳担保16.2%、首创担保12.8%、国华担保12.3%、石创担保10.7%。

5、“专精特新”业务快速增长,业务指标再创新高

2022年,共有14家担保公司向工信部门认定的各类“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当年多项业务指标再创新高。全年共为2437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213.76亿元融资担保支持,同比分别增长了77.8%与120%。“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担保业务额占2022年融资担保新增业务总额的19.5%,较上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从各机构看,7家担保公司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过100户,其中超过500户的有两家,分别是中关村担保803户和担保578户;新增“专精特新”担保业务超过10亿元的机构共有5家,分别是中关村担保96.6亿元、首创担保35.4亿元、海淀担保16.7亿元、国华担保13.6亿元与亦庄担保12.4亿元。2022年末,我市精特新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达到205亿元,在保户数2359户,创历史新高,用实际行动贯彻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

6、行业新增代偿和期末余额双双回落,风险总体继续趋缓,但前三年疫情期间积累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2022年,行业新增代偿总额13.46亿元,同比减少7.24亿元,下降35%,行业代偿延续了上年度下降态势,降幅较大。行业新增代偿中,融资担保代偿额13.34亿元、占比99%,同比减少33.6%;非融资担保代偿额0.12亿元。分机构看,新增代偿额超过1亿元的机构共有3家,其中2家机构代偿分别超过3亿元,三家机构合计新增代偿占行业新增总代偿的60%,说明代偿风险的机构集中度偏高。从融资担保代偿金额分布区间看,单户2000万元以上业务新增代偿额占比达到68%,其中单户5000万元以上业务新增代偿额占比达到24%;从融资担保代偿行业分布看,科技类与其他类新增代偿继续增长,科技类新增代偿占比超过60%,其他类新增代偿占比超过20%,文创类与涉农类新增代偿额有所下降。行业年度全口径代偿率为1.82%,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其中融资担保代偿率为2.36%(注企业融资担保代偿率为1.49%,个人经营性融资担保代偿率为3.59%),全年平均代偿回收率为24.9%,同比提升9.3个百分点。年末行业代偿余额从上年度62.59亿元回落至32.29亿元,减少了48%,为多年来首次大幅下降,说明行业总体不良资产处置情况向好。年末担保机构计提的各项准备金余额为63.5亿元,同比减少2.4亿元;平均拨备覆盖率197%,较上年增加92个百分点。

应该强调的是,虽然行业新增代偿总额有较大幅度下降,但疫情滞后影响尚未消除,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尤其是一些担保机构存量大项目退出额度压减风险化解任务还十分艰巨,仍需上紧风险防控与化解这根弦,以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7、行业收入利润继续下滑,对机构实现可持续性经营提出更高要求

2022年行业实现收入总额33.3亿元,较上年减少0.9亿元,下降2.7%。其中担保业务收入19.7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59%,同比降低2%,已是连续第四年下降,但下降幅度收窄;11家机构当年享受各类补贴收入2.0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了41%。行业税后净利润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1亿元,下降12%;行业平均净资产回报率1.44%,较上年减少1.24个百分点;去年亏损机构增至7家,比上年多出2家,表明总体效益质量在下降。行业收入与利润的下降一方面体现了担保机构主动降费、让利于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也给担保机构在低费率运营情况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情况

目前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名单的机构共计18家(其中市级5家、区级13家)。2022年,18家机构的注册资本金为265.35亿元,同比增加3亿元,其中5家市级机构的财政出资总额为74.25亿元,13家区级机构财政出资总额为38.67亿元。共有9家机构代持或受托管理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基金)28支,共计23.5亿元,同比减少0.32亿元。18家机构实收资本326亿元,在职员工总数1355人,较上年减员10人,其中业务人员703人、占比52%,较上年减员7人。

以下结合政府性融资担保与再担保机构重点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分析18家机构2022年总体经营情况。

1、整体经营稳中有升,业务增速明显快于行业总体,担保覆盖户数显著增长

2022年,18家机构新增担保业务总额1376亿元、同比增长14%,新增户数49662户、同比增长42%,新增担保额与实收资本额之比达到4.2倍,同比增长11%。其中新增融资担保业务总额1056亿元、占比77%,同比增长15.5%,年末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7%,放大倍数为3.24倍,户均融资担保额297万元,较上年下降15.6%,聚焦小微企业政策效果明显;新增非融资担保业务总额320亿元、占比23%,同比增长4.6%;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99.52%。当年18家机构在保户数42481户,人均管理项目60户,较上年增加6户,其中5家市级担保机构人均管理项目71户,13家区级机构人均管理项目46户。

2、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持续提增,与政策要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2年,18家机构新增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总额802亿元,同比增长20.8%,户数40107户,同比增长53%,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占全部融资担保业务规模的73%,保持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单户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301亿元,增长48%,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单户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占全部融资担保业务规模29%,较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年末小微企业与“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753亿元、在保户数47335户,同比分别增长12%和78%,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为18家机构实收资本额的2.31倍。

总体看,18家机构新增小微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占比继续扩大,但与政府期望的逐步达到“支小支农担保金额占全部担保金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0%,其中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占比不得低于50%”的政策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3、单户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和“三农”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当年,18家机构新增单户10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482亿元,同比增长26.8%,占全部新增融资担保业务的46%,新增户数37569户,同比增长49%,在保余额436亿元,同比增长35%,在保户数31175户,同比增长46%。

4、科技、文创和涉农类政策性业务新增规模与户数占比过半,科技与涉农类政策性业务增幅显著

2022年,在18家机构新增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中,科技、文创和涉农类为256.4亿元,占全部新增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的53%,同比增长35%,覆盖的科技、文创和涉农户数20251户,占全部新增政策性融资担保户数的54%,同比增长42%。其中,新增科技企业融资担保规模180亿元、4690户,同比分别增长37%和34%;新增文创类业务37.5亿元、1198户,同比分别下降8%和6.8%;新增涉农类业务38.9亿元、14363户,同比分别增长281%和1080%。

5、政策性担保业务放大倍数虽有提升,但增幅有限,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有待提高

202218家机构新增单户1000万元(含)以下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放大倍数为1.34倍,较上年提升0.28倍,相较于全部融资担保业务3.24倍而言,小额担保业务放大倍数仍然偏低,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支小支农的使用效能亟待提高,担保资源应适当向小额担保业务倾斜。

6、政策性业务担保费率继续调降,单户500万元以下政策性业务平均综合担保费率已低于1%

202218家机构新增单户1000万元(含)以下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平均综合担保费率为1.09%,较上年下降0.23个百分点,比非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均费率低0.22个百分点。其中,单户500万元(含)以下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平均综合担保费率为0.89%,为该业务段历年来最低收费水平。

7、银担合作较为平稳,小微业务在保规模稳步增长

2022年,各家机构与在京银行合作关系良好,合作规模稳定增长。截至去年底,担保贷款在保余额954亿元,较上年增长11%,其中小微担保贷款业务在保余额717亿元,占比超过78%,单户1000 万元(含)以下担保贷款余额490亿元,占比53%。

从各合作银行情况看,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与中国银行的银担合作规模名列前茅,均超过80亿元,4家合计规模占银担合作总额的61%。其中,北京银行担保贷款业务规模最高,占银担合作总规模的 31%,但规模较上年减少8.8亿元;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银担合作业务同比增幅较大,均超过19亿元。从担保贷款业务结构看,小微业务占比较高的分别为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均超过80%;单户1000万元(含)以下小微业务占比较高的分别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农商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与建设银行,均超过 50%。

2022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与北京再担保大力推动下,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银担分险业务持续增加,全年实现新增银担分险业务规模29.8亿元、覆盖户数9036户,同比分别50%,其中网商银行、建设银行与农商行的规模占比最高接近全市此类业务87%。银担分险业务在我市推动多年,虽然有所成效,但同外省相比所占比重依然较小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8、政策性担保业务代偿总额有所降低,但单户500万元以下项目代偿规模与户数逐步增多

2022我市政府性担保机构新增融资担保代偿13.1亿元,平均代偿率为1.38%,同比下降39%,其中单户1000万元(含)以下的融资担保业务新增代偿4.25亿元,同比减少18%,占其当年全部融资担保代偿的32%,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单户500-1000万元的融资担保业务新增代偿1.88亿元,较上年下降40%,占其全部融资担保代偿的14%,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单户500万元(含)以下融资担保业务新增代偿2.37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其全部融资担保代偿的18%,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随着单户500万(含)以内小微业务规模户数的不断增大,该区间融资担保业务代偿额度随之增加是比较符合逻辑的,但需要适当控制增长势头

9、政策性业务收入进一步降低,总体体现了政策性担保机构本微利运营原则

202218家机构政策性业务综合保费收入合计4.58亿元,较上年下降5.8%,政策性担保业务收入占其全部担保业务收入的23.7%。各家机构当年实现利润总额11.8亿元,较上年减少1亿元,下降7.9%;净利润8.06亿元,较上年减少0.74亿元,下降8.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其中3家机构因股东有利润考核要求,其净资产收益率超过5%;1家机构因利润大幅下滑,导致其净资产收益率出现负增长;其余14家机构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4%。

三、中投保、中合担保及中融信担保经营情况

中投保公司2022年末总资产279.8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9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减少27%;实现利润总额5.8亿元,同比减少43.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亿元,同比减少3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11%(依据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计算)。当年新增担保业务470.6亿元,同比增长9.7%;期末担保余额827.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506.7亿元,同比增长17%。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为5.37倍。当年新增担保代偿1.05亿元,代偿率为0.38%。报告期内,该公司主体信用评级保持AAA等级,评级展望为稳定。

中合担保公司2022年新增担保业务总额111亿元,同比增长193%,综合担保费率0.69%。当年新增业务全部为融资类担保,其中新增贷款担保38.9亿元,较上年增长1456%;新增债券发行担保70.2亿元,同比增长100%。年末融资担保在保责任余额271亿元,同比减少21%。年末代偿余额32.8亿元,同比减少8.6%。该公司继续保持资本市场AAA信用等级。

中融信担保公司主业专注于与住房相关的细分市场担保业务领域,2022年因总体市场原因,其业务增势逆转,新增规模同比减少859亿元,减幅达60%,跌至565亿元。其中,住房类融资担保业务新增115亿元,同比减少64%;履约类非融资担保业务新增450亿元,同比减少58%。担保放大倍数为5.4倍,综合担保费率1.03%。当年公司实收资本13亿元,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226%。年末代偿余额1.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79%。

四、再担保机构业务情况

2022年,北京再担保公司因应疫情变化形势加大企业纾困支持力度,采取阶段性减半收取再担保费、提高担保机构代偿补偿效率与加快业务数字化转型等举措,与17家政府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实现提质增量,小微企业和“三农”再担保业务多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引领了行业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地发挥了分险功能与行业稳定器作用。

当年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4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1.8%,其中再担保实际承担的责任余额174亿元。全年小微企业和“三农”再担保新增业务占全部再担保新增业务的87%,共计18568户、3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5%和28%。年末在保余额319亿元,在保项目18344户,其中新增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和“三农”再担保业务164亿元、16935户,同比分别增长41%和159%;新增单户500万元至2000万元(含)小微企业和“三农”再担保业务153亿元、1479户,同比分别增长24%和20%。全年向合作机构的172笔代偿项目支付了1.6亿元代偿补偿款,代偿笔数与代偿补偿额分别增长219%和23%;年末拨备覆盖率为115%,继续保持可持续性。2022年,北京再担保公司获得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授信额度近100亿元,全年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业务规模399亿元,同比增长20%。当年,北京再担保公司按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议,定向对子公司国华担保增资1亿元,进一步发挥其政策性业务示范作用。除主营业务外,北京再担保公司全年新增直保业务43亿元,其中近50%为工程担保等非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二部分:2022年协会工作总结

 

各位代表,协会四届理事会任期即将结束。本届理事会履职以来,紧密围绕以政策性业务为主导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的总基调开展工作。理事会始终坚持以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各项政策为目标,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角色为抓手,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努力为担保机构拓展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保证担保机构能够心无旁骛地做好政策性担保业务。理事会汇聚广大会员单位意志与想法,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17份行业发展报告、22份政策建议,就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考核机制、加大奖补政策力度、银担合作、代偿核销、转型发展、补充资本金等关乎行业发展大局事宜向政府关部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理事会始终把为会员服务贯穿始终,在帮助会员对接政策、协调反映会员普遍关切、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促进会员业务交流与加大行业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本届理事会任期内历经了长达三年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巨大挑战,在此期间理事会凝聚广大会员力量广大会员单位团结一心、共同应对疫情对正常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主动帮扶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正常运转,在较好地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保持了行业经营总体平稳良好局面。本届理事会任内建立与完善了协会工作制度,协会运转更为规范,制度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面重点报告一下2022年协会重点工作。

2022年,协会认真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政府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四届三次会员大会通过工作部署,以协会成立20周年为契机,扎实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在疫情防控、助企纾困、加强行业自律、为会员服务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落实扶小助微政策,汇聚行业力量,以实际行动助企纾困

2022年,协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两波疫情反弹对企业正常经营的不利影响,及时向会员单位传达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帮扶企业纾困政策,号召会员单位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主动为受困企业排忧解难。全市20多家担保公司纷纷相应政府的号召,克服了各种困难与挑战,陆续推出了10多项助企纾困业务产品,用实际行动帮助广大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切实落实稳经济、保民生政策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全年行业新增各类疫情纾困融资担保业务超过200亿元。担保公司在助企纾困中,自身经营也面临困难和压力,协会全年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不断收集各家机构反映情况,并汇总整理的近30条诉求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得到了积极回应。疫情期间,协会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与会员单位保持联络沟通,协调解决了10余家会员单位在信息共享与补贴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并撮合若干家企业顺利获得了担保贷款支持。协会还向市财政局、经信局、金融局和民政局报送行业疫情防控简报共计20份,针对广大会员单位关心的小微企业担保奖补政策延续问题,分别向工信部市经信局做了意见建议呈报。协会在切实解决机动车、船舶和知识产权担保登记信息查询,尤其是疫情期间担保公司足不出户也能在线快速查询企业合法合规信息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协调与帮助

2022是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协会原定筹备举办的二十周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因疫情与防疫原因不得不取消但广大会员单位2022年所表现的不畏困难、坚守岗位与无私奉献精神取得的良好经营成效就是对协会二十周年的最好庆祝。

二、开好协会“三会”,就行业发展凝聚共识并协会工作进行部署

协会全年召开了四届三次会员大会、四届四次理事会等线上会议,分别通报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以及协会工作,分析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并部署协会重点工作。会议还就工程担保及诉讼保全担保业务开展、行业应对疫情助企纾困等议题作了专门部署,与会机构代表还分别介绍了各自经营情况,就特殊时期如何有效开展业务做了经验分享与交流。疫情期间协会召开的会议,对凝聚力量、鼓舞势气、提振信心、认清形势和积极应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会员单位生产经营状况

2022年,协会通过实地与电话拜访、视频互动、邮件函询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掌握会员单位的经营发展状况,尤其是会员机构遇到的困难以及诉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秦恺会长亲自带队走访相关会员单位,了解各机构的经营情况,听取大家对协会工作和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摸清行业发展中的普遍关切,发动会员单位群策群力、共谋解决对策,合力破解发展瓶颈。走访期间,也对协会理事会换届工作进行了沟通调研,充分了解会员单位对换届工作的意见,为行业和协会的今后发展提前进行筹划。

四、履行非融资担保业务管理职责,为工程担保和诉保业务提供良好展业环境

2022年协会继续依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保证担保的办法》(京建法〔2017〕23号)以及协会《北京市工程保证担保行业规范》(京担协〔2014〕128号)文件精神,遵从规范管理、有进有出、及时调整原则,对协会工程担保机构名单作了两次调整,确保名单内机构信用评级、业务合规等方面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努力为工程担保业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名单内机构享有合法权益。诉讼保全担保业务在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后,与最高院信息平台对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业务,优化了展业环境,推动业务逐渐迈入正轨。协会全年实时监测管理的工程担保和诉讼保全担保业务运行情况,对监测中发现的压价竞争、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督促5家机构整改,并向广大会员和社会进行公示通报,广泛接受监督,保证了非融资担保业务的正常开展。

五、开展行业调研活动,撰写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供相关政府部门参考

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协会开展了2021年担保行业及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与2022年行业上半年度运行情况常规性统计监测工作。这次统计工作注重更加科学合理设置报表指标与内容,使更能反映北京市担保行业发展实际。撰写的报告内容更加深入精细,注重发现总结行业发展规律,注重提出有价值利于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呈报给市财政局、经信局和金融局等政府部门做参考。协会就工程担保与诉讼保全担保两个非融资担保业务年度发展情况分别向市建委和市高院呈报了专门报告。同时,协会也将行业年度发展情况及时向会员单位进行了通报。在2022年开展的行业调研中,协会按市财政局统计口径统一了报表格式,进一步完善了表格相关子项,加强与再担保公司和市融担集团在行业重点统计指标方面的数据共享,做到了行业年度发展数据一次采集多部门共用,避免了以往多次采集数据给担保机构造成的负担。

六、因应环境变化、调整培训形式,基本保证了行业在疫情反复形势下培训工作不断档

2022年,秦恺会长应北京再担保公司和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邀请,为北京市和全国担保行业同仁开展了两次“线上+线下”培训授课。两次培训分别有160余人和4700余人参加培训,反响热烈。培训分别以《我国担保业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和《新形势下融资担保业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初探》为题,围绕担保与担保体系、我国担保业起源与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路径思考等内容,分享了多年来从事担保行业的心得体会;从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势、融资担保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入手,对融资担保业未来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2022年以来,协会注重与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北京再担保公司与首创担保公司等在行业培训方面的协同联动,积极向以上单位推荐培训讲师,并向我会会员单位发布以上单位有关培训信息,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会培训工作。

七、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企纾困及协会成立20周年的宣传主题,讲好行业故事,展现行业风采

协会2022年的宣传重点是提升北京市担保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增强担保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协会用好网站、公众号、头条号传播平台,开辟了《助企纾困》、《会员担保业务与产品》、《年度工作盘点》、《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栏目,持续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行业帮扶企业融资、推介会员单位业务与产品以及协会20年工作成就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讲好行业故事、展现行业风采、树立行业标杆与典范,持续扩大行业社会影响力。

八、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协会工作,开创新时代北京市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年以来,协会以喜迎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党建中心工作。一是做好协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协会党组织在党员中重点开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活动,要求党员逐篇学习理解,学懂弄通。二是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协会党员和员工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义、内涵及各项要求,切实把二十大精神融汇到协会工作开展之中,用二十大精神指导北京市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协会党组织按照联合党委年度工作安排,开展了党员民主评议,召开了6次党组织会议,开展了2次线上党员谈心活动。四是协会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持续开展“我为会员办实事”活动,全年协会党员在联系服务会员拓展业务、社区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

各位代表,四届理事会履职以来,克服了各种困难与挑战保证了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信任厚爱,离不开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配合支持,离不开业界同仁的关心与帮助,也离不开会长单位北京再担保公司多年来对协会工作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四届理事会向大家表示最衷心地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第三部分:当前形势与任务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外部发展环境与行业自身均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总体看形势向好,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相继释放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政策信号。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要采取更有效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利的政策环境提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市场信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意义重大,也预示着专注于中小微企业服务融资担保业必将大有可为。二是新冠肺炎疫情与防控措施告一段落,广大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恢复正常、活力逐渐增强,整个市场出现活跃景象,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对外贸易逆势增长,消费开始复苏。北京市年初以来加大出台恢复经济的一揽子政策举措,餐饮、零售、快递物流、旅游、演艺、康养、民宿、露营等产业逐渐恢复正常科技文创和新兴业态活力不减,以小微企业三农为主的融资需求增长态势开始显现最近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2023年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明确重点支持方向包括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与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三大类,其中首次提出设立我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这些利好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为我市担保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在行业近年经历了政策变化与业务调整特别是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经营的影响后,我市担保行业担保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与挑战,经受住各种考验,相对平稳渡过了政策调整期与疫情对经营带来的冲击,在扩大小微企业与三农融资担保覆盖面、主动降费让利与加快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也为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看到行业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各种挑战与问题一是今年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出现明显向好发展态势,但是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企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市场需求(包括生产、消费与出口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投资内生动力也会对进一步扩大担保业务规模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二是三年疫情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冲击较大,疫情过后需一段修复期才能得到恢复,特别是对于那些疫情期间主要依赖外部融资维持运转的企业而言,存量债务也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逐步消化转为正常;三是担保机构仍然处于业务既要满足低费率、广覆盖小额化的政策需要,又要实现自身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转轨时期,换言之在实现担保扶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政策性目标同时,如何实现机构自身高质量发展依然是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四是个别机构近年来业务持续萎缩、存量风险项目依然处于化解出清阶段,防风险与稳经营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行业体系建设方面,补贴补偿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及银担合作关系的深化行业普遍关切的议题,还需要政银担共同做出努力加以推动落实。

面对各种挑战与问题,行业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的总体任务目标是: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确立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引,按照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部署与要求,履行好融资担保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三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社会职责,在融资服务普遍化与便利化方面下功夫,为进一步改善首都营商环境、为提振企业与市场信心、为首都科技中心与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行业应有的贡献。根据首都产业结构特点重点做好科技型与文化创意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工作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方面,着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要注重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具有专精特新潜质中小微企业上多下功夫在服务文创中小微企业方面重点支持那些创意独特新颖、可引领带动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文创企业,为扩内需贡献担保智慧。

第二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风险底线思维,在切实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推进经营工作稳步向发展。要做好在保项目的风险管理,对于那些疫情影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债务修复的在保企业,积极协助其做好债务接续工作,并在开拓市场与获取政策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历史上形成的大额担保项目,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采取逐步压缩额度、配合其资产处置以及协调债权人一致行动等方式消化存量债务、化解风险。协会倡导担保机构开拓目标客户市场时,对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多做深入细致调研,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多做背景查询,从源头把握好风险管控也为后续业务风险可控前提下的高效化与批量化方向转变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从相当一段时期看,融资担保主业小额化广覆盖与低费率是政策性担保机构业务发展的方向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前提下保持自身良性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各家担保机构面前的新课题、更不可回避的必答题。除了继续争取更为稳定持久的外部补贴补偿政策外适当调整经营策略业务模式是担保机构目前与未来一段时期工作重点经营策略上,从融资担保业务市场格局看,担保机构以往以大额与小额业务来划定政策性与非政策做法可能过于简单,因为各种内外部环境影响过去那种大额融资需求旺盛荣景已逐渐消失,依靠大项目上规模、冲业绩创收益的时代应该已经过去,而且大项目就一定意味着低风险的神话已被残酷现实打破同时做小项目就一定意味着不经济甚至高风险的传统思维定式,在技术手段与业务模式日新月异不断演进变化的形势下也在发生着深刻改变。在这种市场格局下,担保公司的经营策略应努力向大额担保业务融资中型融资担保业务精细化额融资担保业务标准化批量化方向转变,用风险相对较低的非融资担保业务高质量中型融资担保业务以及高效率低成本的小额融资担保业务去平抑低费率时代担保公司经营挑战业务模式上,担保公司应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数字化转型步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规模效益。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协会倡导行业要发扬团结协作、互利互助精神,已建立信息系统担保机构可在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尚未建立系统的机构传授经验在不影响数据安全保密与成本合理均前提下鼓励行业积极研究探讨构建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机制的可能性推动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与业务能力的提升。

第四,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三年疫情影响,一些担保机构仍然面临如何有效化解处置存量风险项目的严峻挑战。为应对挑战担保机构一方面勇于正视问题并及时向股东、合作机构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实际情况,尽可能得到股东、合作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理解协助与支持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从速化解与处置风险项目防止风险进一步升级。同时还要想尽一切办法保持正常业务开展,尽力做到在适度发展中消化解决历史遗留的风险问题。对短时间内依靠自己力量资源难以处理的不良项目,应可接受条件前提下委托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协助处置,以便及时变现回收资金。对债权人过失而引发的风险项目也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正当权益至少说服债权人合理共担风险责任。

为保证担保机构行稳致远基业永续,严格按照监管条例规定开展经营活动、坚持按规律办事、坚守职业操守与道德底线,是我们每一位从业者必须牢记在心基本行为准则融资担保就其业务性质与服务群体而言,客观上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已经很大,如果主观上再忽视规则、放松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为此协会再次呼吁行业广大从业者、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在繁忙工作之余务必要多加强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学习,多加强业内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多总结行业三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汲取走过弯路与教训,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迷失航向。

第五,担保体系建立与完善是保证行业在充分履行为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融资服务的社会责任同时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当下政策层面普遍要求担保机构业务进一步向小额广覆盖、低费率方向转变时,为其构建完善的担保体系,对坚定其以政策性业务导向预期与信心、增强其抵御风险能力、保持持续的担保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在继续坚持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应进一步加强担保再担保机构补贴补偿政策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建设,并与我市业已构建国家、政府性融资担保与再担保业务网络体系紧密对接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精准有效配套政策机制打造具北京市特色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与再担保业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体系建设的政策引导效能。在担保机构业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有条件开放公共信息,行业内实现公共信息共享完善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希望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加强银担合作进一步理顺银担合作关系是担保体系建设与完善的重要一环。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看,银担合作不仅是担保机构个体的事情,也是事关行业发展的共同事情。为此协会呼吁在涉及行业整体利益诉求、事关行业转型发展大局方面,各会员单位能够协调一致,统一立场、统一步调、统一策略对外发出一个声音,以便为行业、也为每家机构争取最为有利的银担合作条件。当然,我们要本着打铁还要自身硬态度,强化自身信用建设与能力建设,用我们的信誉与过硬的业务本领影响银行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同时,也真诚地期望诸如银担分险业务合作等方面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帮助

 

第四部分:协会2023年重点工作

 

本次会员大会将产生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协会新老班子交替之际,要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前提下,做好协会各项工作衔接,谋划好新一届理事会工作,要以换届为契机,努力做到新班子新气象,在服务会员上有更多新举措,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建议新一届理事会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通过多种渠道与广大会员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广泛联系

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要尽快进入角色,通过拜访会员单位、专题调研以及行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与会员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了解会员单位所思所盼,制定好新一届理事会的具体工作目标。要开好协会理事会、会长会等会议,就行业发展、协会成员关心的议题、协会自身建设以及协会党建工作等做好部署安排。协会秘书处要发挥好理事会日常办事机构职能作用,传达落实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发展政策与要求,用心用情协调解决好会员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要统筹协调开展好行业对外交流工作,加强我市担保行业与津冀及其他省市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做好2023年度行业运行监测

做好北京市2022年担保行业及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2023年行业半年度运行情况监测,编制分析报告并发布监测数据,上报给政府相关部门作参考并及时向会员单位进行通报。进一步强化与再担保公司和市融担集团在行业重点统计指标方面的数据共享,保证相关数据的相对准确与完整。做好协会管理的工程担保和诉讼保全担保业务运行状况监测,并将有关情况向广大会员通报、也向社会公示,接受会员与社会的监督。

三、恢复办好协会线下培训

今年协会拟开展两期线下培训,要充分倾听各会员单位需求,组织好培训内容,邀请有影响力与由专业水准的老师进行授课,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切实让广大会员单位从业者通过培训提高能力与水平。要继续关注有关行业培训方面的信息,向广大会员单位进行推荐,供会员单位进行参考。

四、持续培育北京担保行业品牌信誉,扩大行业品牌影响力

过去几年来协会在宣传展示我市担保行业风貌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继续用好协会宣传工作好做法好经验,督促宣传工作薄弱的会员单位重视自身宣传。同时,协会也要加强与宣传媒介联系,加大行业在主要宣传媒介上的宣传力度。协会要久久为功,讲好行业故事,展现行业风采,树立行业标杆与典范,持续扩大行业社会影响力。

五、认真细致做好换届后上级主管部门对协会的核验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关于社会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社团换届工作的有关要求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在协会理事会的领导下,秘书处要把上级部门的这“体检”工作落实落细,要精心准备社团换届需要提交的各项备案材料,做到备案所需资料齐备、相关信息准确无误,并尽快向主管部门提交,争取早日通过核验审查。

各位代表,本次会员大会对行业当前发展形势与任务作出了分析与建议,各会员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安排部署上来,在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牢记行业初心与使命,不断推进行业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及协会工作报告 下一篇: